刚抵韶关,站名这事儿,像一粒小石子,在我心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不是名字本身有多特别,而是它背后藏着的故事,足够让人琢磨。
晨曦初露,5:47
天边刚晕开一抹温柔的橘粉,空气里是泥土被露水浸润后,混合着青草的清新气息。
脚下的水泥地面还带着昨夜的凉意,稀稀拉拉的几个早起赶路的人,拖着行李箱,步伐匆匆,脸上没有一丝被晨光打扰的急躁,反而是一种对新一天即将展开的隐秘期待。
我独自站在站前广场,抬头望着那座标着“韶关站”的现代建筑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疏离感:这名字,总觉着少了点什么,像是隔着一层薄纱。
日当正午,12:10
阳光已经全然释放,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光晕之中。
腹中空空,我四处张望,想寻些地道的韶关风味。
街边一位大叔看我这般模样,热情地搭话:“姑娘,要去哪儿啊?若想去老城区,还得搭公交,到‘韶关东站’那里去。” 韶关东站?
这名字听起来,反倒比“韶关站”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。
我带着几分探询望向大叔,他笑呵呵地解释道:“哎呀,现在的‘韶关站’是高铁站,离城里有段距离。咱们这儿的老火车站,以前就叫‘韶关站’,后来才改名叫‘韶关东站’了。”
暮色四合,20:30
夜幕低垂,万家灯火次第点亮。
我坐在回程的大巴上,脑海中依旧回荡着白天听来的关于火车站更名之事。
原来,那个承载了百年岁月、见证了无数离合的“韶关站”,在2009年,随着崭新高铁站的落成,它悄然“搬家”到了城郊,而“韶关站”这个名字,也随之落在了那座现代化的枢纽上。
这番变迁,着实让人五味杂陈。
一个城市的交通命脉,其站名之更迭,好似一个家族的族谱在悄然重写。
百姓们早已习惯了“韶关站”代表着老城区的那份熟悉与亲切,代表着无数次的挥手与拥抱。
如今,却被告知“韶关站”已远行,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,有了新的名号。
这感觉,仿佛你惯于唤一个人亲昵的小名,突然间,他告诉你,你该称呼他更为正式的大名,而这个大名,却又给了别人。
这份情感上的错位,着实让人难以平复。
我偶遇几位提着菜篮的当地阿姨,她们边走边聊着:“哎,以前去广州,直接到‘韶关站’就行了,现在还得坐半个时辰公交去‘韶关东站’,有时一记混,就跑错地方,耽误了行程。” 她们的话语里,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无奈,还有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。
那句“以前就叫韶关站”,仿佛是历史的回声,敲打在人们的心上。
当然,也有年轻一辈认为,新“韶关站”的名字更响亮,更利于对外宣传,加上高铁站的便捷,能拉动周边发展,是城市进步的体现。
他们觉得,名字终究只是个代号,关键在于它能否承载起城市发展的使命,能否让韶关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。
百年“韶关站”的蜕变,为何是“韶关东站”?
这段故事,要追溯到1916年。
那时,京广铁路韶关段工程竣工,一座崭新的火车站随之诞生,名曰“韶关站”。
它静静地坐落在韶关的老城区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。
百载光阴,它承载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?
春运时节人潮涌动,离乡游子蹒跚前行,归乡亲人翘首以盼,无数的故事,都在这站台上留下印记。
直到2009年,高铁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,韶关也迎来了它的新名片——全新的韶关站。
为了给这座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让路,也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发展高铁站周边的区域,一项决定被执行:“韶关站”被更名为“韶关东站”,而那个崭新的、距离老城区约十公里的高铁站,则被赋予了“韶关站”这个名字。
这就像给一座古老的宅邸换上了一块崭新的匾额,虽然新匾额更显气派,但人们的心中,总会留恋那块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旧匾额。
情感的牵绊与发展的潮涌,如何平衡?
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,此次更名似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新的高铁站拥有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赋予它“韶关站”这个更具影响力的名字,无疑能吸引更多资源汇聚,加速区域开发,提升韶关的整体竞争力。
同时,高铁站的便利性,也能吸引更多旅客选择高铁出行,从而更好地融入全国的交通网络。
然而,当我们把目光从城市发展的宏图,转向个体的情感体验时,这次更名所引发的争议,便显得尤为真实和深刻。
对于许多韶关的老居民而言,“韶关站”不仅仅是一个交通节点,更是他们生活轨迹的一部分,是青春岁月的回忆,是与亲友情感连接的象征。
老站名的消失,如同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熟悉坐标的迁移,带来的失落感,是难以用“效率”或“便利”来简单量化的。
而对于初次到访韶关的旅客来说,这种名字上的“错位”,确实增加了出行的不便。
我曾听一位初来韶关的朋友说,他本想去老城区,却因导航指引直接去了新的“韶关站”,差点错过火车。
尽管如今的标识系统已然清晰,但人们根深蒂固的习惯,尤其是对于不熟悉这座城市的人来说,这种混淆带来的困扰,仍不容小觑。
在这个信息传递日新月异的时代,一个城市的名称,其稳定性和连贯性,对于塑造城市形象至关重要。
地名的频繁变动,不仅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,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辨识度和吸引力。
韶关的“名字风波”,你如何看待?
这场关于火车站名称的变迁,恰似一面镜子,映照出城市发展中,传统与现代、情感与理智之间微妙的张力。
有人认为,这是发展的必然,为了更美好的未来,舍弃一些旧的印记,是值得的。
也有人坚持,名字是城市的灵魂,是历史的见证,不应轻易被抹去,更不该为了所谓的“进步”,让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地名,就这样悄然隐退。
📍 韶关东站(原韶关站)
💰 交通便利,往返市区经济实惠(公交覆盖广)
⚠️ 易与新“韶关站”混淆,出行前务必确认方向
📍 韶关站(新高铁站)
💰 现代化枢纽,连接全国,效率高
⚠️ 距离老城区较远,预留充足的交通时间
那么,对于韶关火车站的这次改名,你认为它是“利大于弊”还是“弊大于利”?
是“为发展注入了活力”,还是“触动了人们心底的柔软”?
如果你也曾在旅途中遇到过类似的地名困惑,或者对城市名称的变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,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。
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数字“1”,我将私信分享更多关于韶关铁路的往事,以及一些实用的小贴士,带你更深地感受这座城市的脉络与温度。
炒股十倍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