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东佛山南海区九江镇的西江之畔,一缕绵延两百年的米香穿越时空,浸润着岭南大地的烟火气。九江双蒸酒,这款以“双蒸”工艺铸就的豉香型白酒,不仅是广东非遗名录中的璀璨明珠,更是全球华人心中“故乡水”的味觉记忆。其酿造技艺历经七代匠人传承,以独特的工艺密码与文化基因,书写了一部活态的非遗史诗。
九江双蒸的酿造史,是一部岭南商贸文明的活态史。据《南海县志》记载,清道光年间九江镇已有“良乡友隆兴”等十二家酒坊,其产品通过西江水路远销港澳、南洋。1952年,十二家作坊合并组建九江酿酒联营社,1956年改制为公私合营酒厂,2004年转型为民营企业,但传统工艺始终未改。
2009年,九江双蒸酿造技艺入选广东省非遗名录,其传承谱系清晰可考:第七代传承人何松贵带领团队,将口传心授的技艺转化为138项工艺标准,涵盖制曲、发酵、蒸馏等12个环节。酒厂内保存的百年老窖池群,微生物菌群历经两百年驯化,形成独特的酿造微生态,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化资产。
展开剩余65%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双蒸”——这句流传百年的民谚,道出了其文化影响力。20世纪30年代,九江双蒸被写入粤曲《十字歌》,成为广府文化的味觉符号;抗战时期,酒坊通过地下渠道向海外华侨输送“家乡酒”,维系着文化认同;2011年,TVB电视剧《九江十二坊》以酒为媒,再现岭南商帮的诚信精神。
如今,九江双蒸年销量突破7万吨,产品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。在东南亚,它被华人社区视为节庆必备;在欧美,成为中餐文化输出的载体。酒厂打造的“双蒸米友狂欢节”,通过非遗展演、米酒调制体验等活动,让年轻一代在互动中感受传统魅力。
面对消费升级,九江双蒸在坚守中寻求突破。2017年推出的“双蒸1821酒庄系列”,采用小批量陶坛陈酿,定位高端市场;2023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,建立米酒研究院,解析双蒸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;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程追溯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文化IP的打造:九江双蒸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重现古法酿造场景,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;与故宫文创联名的“千里江山图”系列酒瓶,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。这种“传统技艺+现代表达”的模式,使非遗不再是尘封的标本,而是活着的文化生态。
九江双蒸的酿造史,是一部中国白酒工艺的微缩史,更是一部中华文化传播的活教材。从西江畔的作坊到全球餐桌,从口传心授的技艺到科学解析的工艺,它用两百年的时间证明:真正的非遗,既能在时光中沉淀厚度,亦能在创新中焕发新生。当举杯轻嗅那缕穿越时空的米香时,我们饮下的不仅是美酒,更是一个民族对传统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。
发布于:广东省炒股十倍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