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导老师: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、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尹健
孩子信息:月月,16岁,女孩
基本情况:月月高一开学没多久就开始频频请假,回家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封闭自我,不和任何人沟通。
近期改变:经专家指导,月月和父母的关系亲密了很多,月月家的家庭氛围也明显缓和了很多。
虽然“双减”政策一直在不断加强,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并没有减轻,尤其是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后,各种成长中的“拦路虎”似乎也接踵而至。
厌学、请假、与父母关系紧张,这些曾经只在个别家庭出现的现象,如今也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一、眼泪背后的求助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案例,主人公是一个高一的女孩,她的“暂停键”按下了整整两个多星期了。
展开剩余86%我能明显感受到,孩子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非常焦虑、忧心。
因为担心我们的效果,也怀疑网络沟通的真实性,孩子父母专门从老家来到我们公司进行了参观、考察。
刚一见面,妈妈就几次忍不住落泪,那种心疼与绝望,几乎要溢出眼眶。
我看着她,仿佛看到了无数同样焦虑的母亲。
而旁边的爸爸,虽然努力维持着平静,但眉宇间却难掩疲惫,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夫妻之间那种微妙的张力——妈妈满心期望能得到丈夫的支撑,分担这份重担,对方却力不从心,回应寥寥,这让她更加委屈和无助。
妈妈几乎是用哭腔在诉说,从孩子突然请假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到夫妻间因教育问题产生的争执,再到对未来无尽的担忧。
我耐心地倾听,不时给予共情和引导。
渐渐地,妈妈的语速慢了下来,呼吸也平稳了许多,虽然脸上依旧挂着泪痕,但那份紧绷的神经似乎真的松了一些。
现在妈妈忧心忡忡地告诉我:“老师,我们家孩子封闭得太厉害了,微信都不怎么用,我怕您加不上她。”
但我经验告诉我,总要尝试。
当天晚上,我尝试添加了女孩的微信,没想到,她很快就通过了。
我们开始聊,从天气、爱好聊到学校的趣事,再到她最近的感受。
妈妈第二天惊喜地告诉我:“老师,你太厉害了!我都没想到能联系上她。”
二、低配得感带来的伤害在与女孩的深入交流中,我敏锐地察觉到,她的自我配得感非常低。
她明明是个长相清秀的女孩,却反复告诉我“我觉得自己特别难看”。
对于学业,她也充满了自我否定:“我这样的分数,怎么可能考上大学?在学校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力。
后来,我和妈妈的沟通越来越多,我发现,这种低配得感并非空穴来风。
妈妈在述说自己的烦恼时,常常会不自觉地冒出“我不值得”、“我不配得”这样的话。
这让我恍然大悟:
在家庭这个微缩的生态系统里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他们的言谈举止,尤其是内在的信念体系,会像空气一样,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。妈妈不自觉的负面自我评价,很可能就是孩子自我否定严重的根源之一。当一个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“不够好”、“不配得”时,又怎么可能拥有力量去面对挑战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?
问题的核心找到了,接下来就是调整。
三、“紧闭房门”到“主动沟通”女孩当时的状态,可以说是直接“关闭了心门”“关闭了房门”。
只要妈妈一敲门,她就会烦躁地回应,语气生硬,完全听不进劝。
妈妈每次都感觉心被扎得生疼:“我都是为了你好,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,你怎么能这样对我?” 而孩子呢,她觉得妈妈“老”,不懂她,不理解她的压力和痛苦。
两代人之间,仿佛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墙,充满了委屈和误解。
我们的调整,首先是从妈妈这边开始的。
01 沟通+疏通我给了她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和工具,比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,如何尝试去理解孩子的视角。
每次她和孩子沟通后,都会立刻来反馈,我们一起分析哪些话说得合适,哪些地方可以改进。
慢慢地,妈妈开始有了变化。
她不再一上来就指责,而是尝试先表达自己的担心和爱。
更让我欣喜的是,她自己的内在状态也在转变。
每次电话沟通,她的声音都比上一次更轻松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。
记得她第一次来公司时,整张脸都像是蒙着阴云,而现在,那份阴霾正在悄然散去。
02 线下疗愈加持这种积极的变化,在妈妈参加我们的“启航营”后,得到了加速。
营地的第一天晚上,妈妈就兴奋地告诉我:“老师,这个课程太好了!我才发现,原来我们一直误会了孩子那么多年!”
她在课程中深刻反思,找到了家庭问题的许多核心症结。
当天晚上,女孩竟然主动给妈妈打了半个多小时的视频电话,两人聊了很多心里话。
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,说孩子终于肯表达爱了。
其实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,只是很多时候,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这份爱,孩子也接收不到。
爱的表达方式不对,反而成了冲突的导火索。其实,孩子内心深处也深爱着父母。
四、家庭氛围的“融化”启航营结束后,妈妈的变化更加明显。
妈妈开始主动说起爸爸的好:“老师你看,我老头最近也在改变呢!”
夫妻关系缓和了,家庭的紧张氛围也随之“融化”。
回去后的第三天,妈妈再次发来消息,语气里满是惊喜:“老师,太好了!今天我下班回家,孩子主动给我开了门,还叫了我‘妈妈’!”
她能清晰地感受到,孩子的心门正在一点一点打开,两人之间的距离在拉近。
那一刻,妈妈告诉我:“老师,我现在真的相信,孩子一定能走出来。”
这个案例让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:我们每位家长,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对孩子深沉的爱。
但爱,是需要学习的,不会爱,真的可能成为一种深深的伤害。
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、心理辅导专家、学习动力提升专家,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,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、教授共同指导。已经为53000+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、定制化的咨询服务,并拥有成熟、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。
我们会针对您孩子的具体问题策划一套完整的“一对一”解决方案,从头到尾一步步深入分析,极具针对性地为您提供解决办法,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、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尽快帮您解决问题,帮助孩子取得进步、健康成长!
如果您也面临家庭教育的问题,不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倍赋力家庭教育的每一位专家导师,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孩子!
倍赋力家庭教育
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
发布于:山东省炒股十倍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